近日,市民应大爷拨打12315热线大吐苦水。原来他轻信楼道小广告,被骗了500元修理费。
日前,应大爷家的冰箱突然不制冷了。他想起楼道内贴着一张修理小家电的小广告,就拨打了上面的联系电话。
修理师傅提着一箱工具上门,鼓捣了一会就表示更换配件,需要380元。应大爷爽快地支付了。第二天一大早,应大爷打开冰箱,傻了眼:一股馊味。这冰箱根本就没有修好。
应大爷立即联系了修理师傅。师傅又提着工具箱上门。检查后他说:“原先的配件已更换没有问题,还有个配件是坏的,更换需要再支付120元。”急于用冰箱的应大爷又掏了钱。
隔天,冰箱又罢工了,应大爷只好再次联系那名修理师傅。谁知他说回老家盖房子去了,要5个月后才能回来。
“两次修理费500元,添点钱都能买台新冰箱了!”应大爷很无奈,只好向12315热线求助。
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安阳所执法人员根据小广告上的地址,来到该处,发现该地址并不是修理店,而是一家水果店。与水果店相隔5间店面处,倒是有一家跟小广告上同样名称的修理店。
经询问,原来小广告是冒用这家修理店的名称,招揽生意,但联系人和联系电话并不是那家修理店的。
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说,很多住宅小区的楼道、电梯内贴满了各种家电维修小广告、名片,市民不可轻信。这些名片上的店铺地址大多是捏造的,维修人员一般是临时招来的,略懂一些家电维修常识,但由于缺乏专业技术,很难保障维修质量,且无法解决实质性问题。
通常情况下,正规维修点都会在醒目位置悬挂营业执照,具有相关技术资质的员工一般会身着工作服,并主动明示收费标准。
评论0